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
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曾参与白塔寺宫门口东西岔胡同、大栅栏观音寺片区以及钟鼓楼片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城市更新焕活了北京老城的空间资源,让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新潮有机融合,实现了新老居民、游客的和谐共生,也让追求深度体验的游客能够更好的感受北京老城的魅力所在。近日,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彬汕、城市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所所长阎照针对北京胡同的城市更新与文旅蝶变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
2025-04-30 16:40作为平谷区责任规划师团队(文旅方向),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发展分院文旅创新工作室致力于讲好平谷文化故事,塑造文化品牌,助力文化复兴,打造城乡“文化力”。责师团队自2024年10月起,对平谷区"靠山集·百年老集"(以下简称靠山集)开展系统性文化挖掘与空间提质工作。通过多轮现场调研、用户访谈、文化梳理等,完成了空间规划与环境提升工程方案,为传统集市注入了新生机。
2025-04-30 16:39未来产业的兴衰往往与技术壁垒的强弱密不可分。近年来,“专利墙”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策略——通过密集的专利布局形成技术护城河,抵御竞争并抢占市场先机。然而,并非所有专利都能转化为商业价值,部分企业陷入“为专利而专利”的陷阱,甚至成为“伪技术壁垒”的牺牲品。本文以“专利墙”为核心,挖掘高价值专利布局的底层逻辑,并解析其如何成为甄别产业发展潜力的“照妖镜”,探讨如何通过“专利墙”预测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为地方政府招商与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2025-04-30 16:37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3)》统计,2021年我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6.3%。因此,控制和降低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对于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超低能耗建筑是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多种低碳节能技术手段和措施,极大地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为促进超低能耗建筑高质量发展,国家和各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并广泛建立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体现了国家在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上从宏观到微观的重视。
2025-04-30 16:29城市体检面对住房、社区与街区等不同尺度等多元对象,数据采集存在人工成本高、专业门槛高、协同难度大等现实问题。清华同衡自主研发的“同衡调研”通过“数据提效”与“知识沉淀”高效赋能城市体检,本年度产品升级AI功能,实测节省60%以上一线人员人工成本,表单生成时间从数天的人工制作缩短至小时级自动导出。
2025-04-30 16:282025年4月20日,2025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人工智能赋能的超大城市规划治理:技术革新与治理范式转型”分论坛在宁波大学成功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委员会、《地理科学》及《地理学报》共同承办,汇聚产学研跨界智囊,围绕AI技术革命背景下超大城市复杂系统规划治理的理论跃迁与实践变革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2025-04-30 16:26新型城镇化——“十五五”开篇热词,站在新的起点,如何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近日,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凤凰网《问渠人物》进行内容共创,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从学术视角,点燃一场时代思考。
2025-04-30 16:25技术质量巡查与交流活动是同衡总工团队历年例行的重要工作之一,目的是检查地方分院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工作,并通过项目技术指导、总师技术讲座、优秀项目交流、基地调研等环节为分院提供技术支持。
2025-04-30 16:24本文针对双碳背景下园区综合能源规划,以雄安某科创城为例,基于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的原则对园区的能源资源情况、能源规划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以项目为蓝本,综合主流能源技术的先进性及减碳能力、国家最新政策导向要求,研究设计了3套商办居住园区能源规划标准化方案,综合应用了中深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高效机房、蓄能等低碳技术形式;以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单位建筑面积节碳率为核心指标,对方案进行定量对比及经济性分析。本研究及项目实践可为该项目低碳建设及未来同类型园区的低碳综合能源规划提供参考。
2025-04-30 16:22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20周年的今天,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组成地球一山一川、一草一木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只有顺应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长久的发展。清华同衡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多年来深耕自然类遗产的保护与研究领域,在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与规划、地质遗迹的保护展示利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保护,以及世界自然遗产的管理保护规划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与实践。本文带你从地学的角度了解地质公园
2025-04-22 15:09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